展廳
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成都11月22日訊(記者 何佳欣)記者11月22日從四川博物院獲悉,為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獻禮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四川省文物局主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藝術研究院、四川博物院承辦的《初心永恒——中國工農紅軍在四川標語特展》將于11月23日在四川博物院開展。
標語是中國工農紅軍傳播革命理想的宣傳工具,發揮著團結動員群眾、鼓舞紅軍斗志的重要作用,標語還是中國工農紅軍瓦解敵軍的宣傳武器,發揮著“一條標語抵一個軍”的巨大作用。
四川是紅軍活動過的重要區域,山間大地、鄉村街道保存下不少的紅軍標語。這些標語或鏨刻于懸崖石壁、或墨書于城垣墻壁、或油印成傳單冊子······其載體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標語主題鮮明、語言生動精練、內容通俗易懂,飽含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的理想信念與革命情懷。
據了解,本次展覽精選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藝術研究院在四川區域內調查整理的紅軍石刻標語拓片和四川博物院藏石刻、木板、紙質標語及紅軍文物共160件、標語照片140張。
展覽分“胸懷偉大理想”“為崇高信念而戰”“爭取民族解放”“推動土地革命”“社會建設偉大嘗試”“依靠群眾奪取勝利”六個部分,集中展示了中國工農紅軍在四川留下的、具有代表性的標語。
圖片類
山崖上的標語:赤化全川
山崖上的標語:赤化全川
“赤化全川”巨幅石刻標語位于通江縣沙溪鎮紅云崖村景家塬高25.9米的石壁上。方筆橫書、楷體陰刻的“赤化全川”四字,每字高5.5米、寬4.7米,筆畫深0.35米、寬0.7米(里面足足可容一人),字距7.1米,整個字幅面積達300平方米,離地面15米高。
1934年春,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鏨字隊來到景家塬,原準備在石壁上刻一條“國民黨是帝國主義的走狗”的石刻標語,中共川陜省委宣傳部部長劉瑞龍到此巡察,認為此標語字數太多,顯不出氣勢,便把標語內容改為“赤化全川”。鏨字隊又重新搭架,請巴中恩陽河一個姓張的小學教員書寫“赤化全川”,20多名石匠刻了40多天時間,然后涂上白色的石灰水,使之更加醒目。
山崖上的標語:為獨立自由領土完整的蘇維埃新中國而斗爭!
山崖上的標語:為獨立自由領土完整的蘇維埃新中國而斗爭!
位于廣元市旺蒼縣南峰山崖壁上,標語全長30余米,字高1.38米。紅軍離開旺蒼長征,當地群眾為防止標語遭到破壞,在夜間悄悄用稀泥把石刻糊起來,栽上爬山虎,將之保護起來。新中國成立后,該石刻標語又重見天日。
石刻布告
石刻布告
1933年川陜省蘇維埃政府成立后,根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土地法令,制定了有關川陜蘇區土地革命的法令,頒布了具有川陜蘇區特色的川陜省蘇維埃政府布告。布告頒布后,在川陜蘇區掀起了一場打土豪、分田地,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這個石刻《川陜省蘇維埃政府布告》見證了這段歷史。該石刻布告寬2.24米,高2.27米,全文14條約1200字,當年豎立在川陜省蘇維埃政府機關大門外。紅軍撤離川陜蘇區后,被埋入地下,1954年取出,現藏于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
水缸上的標語
水缸上的標語
1933年6月,紅軍來到廣元太平鄉,不久便在周家壩成立了鄉蘇維埃。紅三十一軍第九十一師在太平鄉趙元又家的水缸上刻下兩條標語:全蘇區窮苦青年一條心起來消滅敵人!窮苦青年只有斗爭到底才是出路!正是這兩條標語鼓勵了窮苦青年積極參加游擊隊、參加紅軍,開展革命斗爭。
列寧街牌坊上的標語
列寧街牌坊上的標語
位于達州市達川區石橋鎮的列寧街,街上有保存完好的四座清代牌坊,由西往東的二號牌坊上,陰刻有“列寧主義街”5個大字,“列寧街”由此而得名。1933年冬和1934年7月,第四方面軍兩次攻占石橋,建立石橋蘇維埃政權,廣泛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組織工農群眾、社會青年和學校教師參加紅軍宣傳工作。他們在列寧街四座牌坊和周圍的一些石壁、墓碑上刻下了30多條標語。這些標語既是紅軍的戰斗口號,又是川陜蘇維埃的戰斗綱領。
實物類
一元紙幣石印版
一元紙幣石印版
四川博物院藏一元紙幣石印版,為川陜革命根據地石印局制,是目前國內僅存的紅軍時期制作鈔票的石刻印版。它凝結了川陜蘇區軍民的心血智慧,見證了川陜革命根據地金融事業。紅四方面軍長征時曾帶著它,因此它也見證了紅四方面軍艱苦卓絕的長征路。
《紅軍》報
《紅軍》報
《紅軍》報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西北軍區政治部的機關報,1934年8月7日印發的第九十八期《紅軍》報,整版全文登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中國工農紅軍胸懷中華民族和國家整體利益,與當時的國民黨反動政府和割據軍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圖片由四川博物院提供)